刺绣50载 最难忘一盏火水灯
新闻分类:媒体报道 作者:admin 发布于:2014-09-034 文字:【
大】【
中】【
小】
摘要:
广绣大师陆柳卿13岁进入刺绣行,至今仍每日刺绣6小时
稿源:南方都市报 2009-10-13
作者:梁茜 原创 摘要:细如发丝的绒线,长仅寸余的针头,一针又一针细密无间地刺绣,在白缎上打造出一幅又一幅鲜艳夺目、栩栩如生的画卷……采访陆柳卿老太时,她正在工作室内,戴着老花镜,埋头在木织架上麻利地绣着。
陆柳卿
年龄:64岁
社区:黄埔区文冲
绝活:13岁进刺绣社,掌握的针法超过40种,如今成为广绣仅余的三个在业界闻名的传人之一。
代表作:《百鸟朝凤》《波罗全图》
细如发丝的绒线,长仅寸余的针头,一针又一针细密无间地刺绣,在白缎上打造出一幅又一幅鲜艳夺目、栩栩如生的画卷……采访陆柳卿老太时,她正在工作室内,戴着老花镜,埋头在木织架上麻利地绣着。50年如一日,她每天都沉浸在广绣工艺之中,以巧夺天工的针法传承着这一民间工艺。“现在每天才做六个小时,相比年轻时,从天亮做到深夜,一天绣十多个小时,现在已经懒了。”陆柳卿笑着说起她与广绣超过50年的故事。
十八岁成为“花王”
陆柳卿是黄埔区文冲街人,从7岁起就开始学刺绣。“那时黄埔文冲,珠村等多个村就有大大小小的刺绣社。我没机会上学读书,但一心爱上了刺绣,开始自学,没人教我,还常常被花针扎得手指出血流脓。”13岁时,她被选入黄埔刺绣社当正式职工,做了第一张‘花’(旧时广东地区称刺绣为“做花”),就被评为‘一级花’。有着独特刺绣天赋的陆柳卿,被当时刺绣造诣最深的艺人龚公大师相中,收为徒弟,传授了过40种粤绣针法。
最让陆柳卿自豪的是,1963年,年仅18岁的陆柳卿就成为广绣界中的佼佼者,在技术评定中被评为最高级的八级工,是这级别能手中最年轻的一位。黄埔刺绣社还提出“超娥赶柳”的口号,其中的“柳”指的就是陆柳卿,她更被大家称呼为“花王”。
“文革”中,广绣因被指为“四旧”遭禁。一夜间,所有作品都被销毁。但对于陆柳卿来说,刺绣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,一天不绣就感觉浑身不自在,于是不能在公开场所绣,她就用自己藏着的针线,偷偷地在家里绣。
最难忘一盏火水灯
刺绣50年,陆柳卿说最让她难忘的并不是什么作品,而是陪伴她刺绣的一盏火水灯。“那时经济条件不好,日夜都得赶工,没有电灯,靠的就是火水灯,放在织架前照着来绣。”
陆柳卿还特别注意保养双手,虽然年过六旬,她的双手依然很光滑。“手指不能有刺,要不绒线就会起毛,影响绣品质量。”陆柳卿说,宁可不买漂亮衣服,也舍得买护手霜,并从不用洗衣粉洗衣服。
说到自己最满意的作品,她说是去年参加广州乞巧工艺展赛,长达4.1米的《波罗全图》。画稿选自清代嘉庆年间的秀才崔弼编撰的《波罗外记》,图中表现了虎门、古波罗庙、鱼珠古码头的全貌,全画用金丝绒线绣成。最近,为了迎接广州亚运会,她还突破传统,创作《乐洋洋》、《亚运会徽》七件广绣作品,赠送给了亚组委。
最大愿望是有传承人
“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广绣能继续承传下去,不求发扬光大,只求不要失传。”陆柳卿说,广绣既费时又不能赚钱,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。而且买材料难。广绣专用的各色绒线,特别是细如毫发,长度仅有2.5厘米长的花针,目前在广州很难找到。她几十年来用的针都是从香港买来的。
绣到什么时候才退休?陆柳卿说还没想过。她目前还开设有一个手工作坊,既接受订单也传授手艺。从小在奶奶熏陶下,三位正读小学的小孙女也爱上刺绣,目前已能绣出喜羊羊卡通图案,这也让陆柳卿深感欣慰。
专题统筹:吴广宇
采写/摄影:本报记者 梁茜